2022感动中国江梦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五篇-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
1992年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的一个瑶族家庭,父母为她取名的寓意是梦里江南,岁月静好。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感动中国江梦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五篇,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!
感动中国江梦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1
她是一名听障人士,凭借读唇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,她叫江梦南,刚刚当选为“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之一。
对她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着,“从无声里突围,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。新时代里,你有更坚定的方向。先飞的鸟,一定想飞得更远。迟开的你,也鲜花般怒放。”
时间回到29年前,在江梦南仅有半岁时,因为肺炎误用药物,导致她的左耳损失了大于105分贝,而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,临床上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。
虽然在她1岁时就配备了助听器,但听障问题并未得到解决,“上课”对江梦南而言十分吃力,硬生生地听了几年课后,她练出了读唇本领。从此,江梦南开始了用观察唇语去“听”别人说话。凭借着惊人的毅力,她考出了瑶族乡镇,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。
在2018年,江梦南的困扰得到了缓解。研究生入学前,她在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蜗,告别了26年的无声世界。然而,人工耳蜗只是解决了“听到”,但由于听觉中枢空窗期太长,需要坚持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来解决“听懂”的问题。
2021年试用集成腾讯天籁音频ai技术和腾讯会议远程康复功能的“美讯听宝”后,江梦南的听力康复变得更简单高效,听力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。
江梦南从未停止探寻“优化交流”的方式,她尝试在“美讯听宝”app上,通过腾讯会议接受远程的听觉康复训练。这是腾讯天籁行动推出的首个集成“听力测试 ai辅听 远程听力康复服务”的平台,可提升单音节识别率66%。
3月3日晚,江梦南入选为“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。就在同一天,也是全国爱耳日,腾讯天籁行动启动2.0升级,中国聋人协会、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、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、中国联通、腾讯公益、南方周末等机构共同发起“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”。
为了帮助更多青年听障人群的扫清听力障碍,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、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联合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,共同发起“天籁青年人才基金”,宣布未来一年内将为100位以上听障青年人才进行人工耳蜗手术补贴和听力言语康复补贴,使他们听得更好,说得更好,打破听力壁垒,扫除身份障碍,在各个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,更好地为社会、为国家做出贡献。
“像江梦南这样的听障人士还有很多,他们仍在等待像天籁行动这样的科技公益项目救助,为生活带来新改变。”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、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表示。
如今已是厦门大学博士的赵蚰竹,在“天籁青年人才基金”的帮助下植入人工耳蜗。目前,蚰竹的盲听基本可以达到60%。尽管有些声音还听不太明白,但是它带来的新鲜、生动、丰富的声音让蚰竹非常兴奋。
随着“天籁青年人才基金”的成立,希望有更多的“江梦南”和“赵蚰竹”受益,扫除听力障碍,更好地向社会施展才华与抱负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感动中国江梦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2
今年30岁的江梦南,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,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。
尚在襁褓的江梦南,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,半岁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。为了让女儿更好地融入社会,江梦南的父母毅然放弃教女儿学习手语,而是让女儿学习发音和唇语。
最开始,小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,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,每个音节父母都要不停地重复,“如果有音节只要重复上1000次我就能学会,那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。”
江梦南直言,偶尔也会因听力障碍感到低落,但她总有办法开导自己:“我很羡慕别人可以轻松地和朋友聊天,可以打电话、听歌。每当这时,我就告诉自己,听不见也有听不见的好处,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。”
从字、词到日常用语,她对着镜子学口型、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,通过读唇语学会了“听”和“说”。
在江梦南的印象里,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、看报。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,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。在学校,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。“听讲”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,但对于江梦南来说,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因为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,所以更多的时候,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。
尽管如此,聪明、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,在小学四年级之后,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,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。
感动中国江梦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3
小学毕业后,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。2011年高考,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。
在大学英语四、六级考试中,江梦南因无法听见播放的录音,只得舍弃听力部分,在少了占总分数35%比重的听力分数情况下,她依然顺利通过了考试。
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,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?江梦南说,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,她说“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”。同时,江梦南一直有一个“英雄梦”:治病救人,祛除病痛。
最终,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。
江梦南硕士时期的研究方向是吉林大学教授杨晓虹帮她选的。杨晓虹清楚,由于江梦南听不见声音,进实验室会有一定危险,所以让她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方向。
江梦南最初根本无法通过唇语读懂专业术语。三年研究生期间,杨晓虹在涉及专业术语时,都会写下来给她看,有时候甚至会写满十几页纸……这一切,江梦南始终铭记。
“心有目标脚踏实地,不必患得患失。”2018年,她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开启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。
江梦南曾经认为,通过个人努力来克服身体残缺带给自己的困难、并与健全人站在同一个跑道上是一件很酷的事。后来,她意识到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、包容、无碍的环境,人人都能公平地生活与工作,是一件更酷的事。